所謂森林學校是指將大自然作為教室,進行教育活動的學校。早於 1950 年代,在丹麥成立了第一所森林幼稚園。當時是由數名媽媽,聯合一起形成其雛型的。她們發現當孩子在森林散步及遊戲時,有助他們身心平衡、體能發展和互動相處等。現時,單是德國已有超過一千間這種森林幼稚園。而今日,當提到森林學校,香港家長也多數會想起德國教育經驗。

森林學校有屬於自己一套的教育方式,他們透過自然環境觸發孩子直接的感知,再從這種看似隨機的狀況下,透過教師引導他們將感知及體驗內容轉化為知識。在觀察、發現及提出問題的過程,學生可以思考、討論及找尋答案,這種過程使孩子獲得真正的理解和紮實的知識。森林學校的目標是教出身心平衡、能獨立思索問題、富想像力和能愛自然的孩子。

如果家長想瞭解這種森林探索活動的優點,筆者總括為:

  1. 通過發掘過程,體現自主,塑造孩子獨立人格;
  2. 培養好奇心,再透過模索、觀察和驗證過程去發掘知識;
  3. 在森林活動中磨鍊出強健體質;
  4. 與大自然重新接通,養成熱愛世界,保護自然的價值觀。

由於近代科技發達,孩子經常被困於「機器」內生活,這種森林學校模式有助他們突破這種情況,也受到了城市的家長觀迎,以致近年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也開始有更多人試辦森林學校,把大自然當作教室。香港、台灣亦有人作出此種嘗試。

家長亦要注意,現時的森林學校不一定是完整地將整個教學放在與自然接觸之中,畢竟要與各地課程銜接。屏東師範大學黃麗鳳助理教授,將之區分為以下三種運作方式:

  1. 100% 森林學校:每天在森林活動一定時數,進行學習活動。
  2. 混合式森林學校:課程會有一半在校園內進行,另一半則森林戶外活動。
  3. 加強戶外活動的學校:增加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,每星期均有特定的戶外學習。

參考:
<森林小學:培育思考力,成為改變的種子>,《親子天下》
黃麗鳳,<森林幼稚園教育模式探究 >,《屏東師院學報》
<何潔凝:遠赴德國幼稚園尋找教育真諦>,《灼見名家》

撰文:張嘉樂